糖尿病患者吃飯時做到以下幾點,血糖可以更加穩定!
我們平常怎么樣的飲食習慣對糖尿病患者其實是有很大的影響的,而不同的食物和吃多少都會影響血糖的正常,但正確的飲食方式會保證血糖的規律,糖尿病患者吃飯時做到以下幾點,血糖可以更加穩定!
1 、進食速度要慢
進食速度直接影響著血糖的穩定,吃得快,腸胃消化吸收就變快,血糖濃度也會在短期內迅速升高。如果細嚼慢咽,延長吃飯時間,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就會緩慢吸收,可減小對血糖的影響。
2、不宜粗糧細做
粗雜糧的生糖指數比較低,因為粗雜糧富含膳食纖維,可以延緩血糖吸收。
如果粗糧細做,比如將粗糧打成米糊、米粉等,其中的膳食纖維就會被破壞,影響降糖效果,這樣即使是“粗糧”,血糖也容易升高。所以,粗糧最好原?;蛉J秤?,這樣血糖水平更低。
3、掌握進餐順序
糖尿病患者的飲食順序應該是:湯—蔬菜—肉類—主食。這樣的進食順序能幫助糖尿病患者不自覺地控制進食量,調整飲食結構。值得注意的是:喝湯應喝清淡的蔬菜湯,少喝稀飯、油膩的湯。
4 、米飯不能太黏
煮米飯的時候,不要太黏,如果煮出的米飯比較黏軟,生糖指數也會提高。所以,煮米飯的時候,水不能過多,一般100克生米煮成250克左右的熟米比較適合。但米飯也不宜過硬,長期這樣食用會傷脾胃。
5、不宜趁熱吃
我們都知道,米飯遇冷后分子結構會發生改變,吸收率會下降。所以,糖友米飯盛出后,可以稍微晾一晾,這樣待米飯溫度下降,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就會減慢。
提醒糖友注意的是,不宜吃涼飯、剩飯,容易損傷脾胃,甚至導致營養缺乏。
6、餐具小一些
糖友每天的主食推薦攝入量是3-7兩之間,低碳水化合物飲食,有利于減輕胰腺負擔,有助于血糖的控制。
糖友可以選擇容積小一些的餐具,這樣每次都能少盛一些米飯,控制食量。